1. <noscript id="iocqz"></noscript> <track id="iocqz"></track>
      <tr id="iocqz"><delect id="iocqz"></delect></tr>
    2. <acronym id="iocqz"></acronym>
    3. <table id="iocqz"><delect id="iocqz"></delect></table>

      滚动栏:

      主页 > 建言献策 >

      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时间:2022-01-13
         1月12日,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12位市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 现将发言摘登。

          ■ 加快推进长江新区建设

          市政协委员、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副主任 洪旗

          抢抓机遇,全力推进长江新区成势见效。一是明确先省级后国家级的申报时序。积极争取省级新区尽快获批,在此基础上,同时抓紧梳理、动态更新申报要件,继续推进国家级新区申报。二是谋划“沿江起步,垂江拓展”的战略布局。以武湖、阳逻作为长江新区“双核”加快建设,尽早形成临江黄金区域的新区形象。依托“双核”,长江新区空间西沿滠水河、东沿倒水河垂江向北拓展,分别带动黄陂北部、新洲及鄂东地区发展。三是加快推进高铁长江新区站、轨道交通14号线延长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长江大学城启动建设。

          高点站位,高标准深化长江新区规划。一是做好协同规划。长江新区是武汉副城之一,应加强与主城、其他三个副城的功能互补、空间统筹、产业联动,协调发展、互补竞合,汇聚最高效产业、最高端经济,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功能区。长江新区也是联络沿江城镇群的重要节点,要完善区域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提升整体协同效益。二是做好生态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严守生态红线,提高蓝绿空间占比,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三是培育高标准公共服务功能。四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并科学安排近、中、远期建设重点。

          创新方法,助推长江新区“落子为实”。构建立足创新的产业体系,产业的引入需要瞄准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和技术前沿。建设大学城,借力光谷、高校密集区,培育产、学、研产业链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

          ■ 加快同城化进程

          出台武汉城市圈中长期发展规划

          市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授 杜志刚

          加快“五同”发展步伐。加快推动规划同编,出台武汉城市圈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交通、产业、科技、公共服务等专项领域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动交通同网;建设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城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四网融合”,发展江海、水铁、水水直达、沿江捎带多式联运,推进天河机场与花湖机场运营合作对接,申报建设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聚焦政务通办、服务共享,做优“软联通”。支持高水平大学在八市设立分校区和研究机构,鼓励武汉三甲医院在八市建立分院或特色专科,全面实现圈内异地就医的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拓展“一网通办”民生高频服务事项范围。建立健全长江、汉江、府澴河、通顺河、斧头湖、梁子湖等跨界水体共建、共管、共治保护机制。

          ■ 加强武汉老字号保护与发展

          市政协委员、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 万琳

          加强对老字号文化研究和宣传推介。组织开展老字号普查,全面掌握老字号发展历史和现状,运用信息化手段记录老字号传统手工技艺、发展史料,开展品牌研究,进一步挖掘老字号品牌价值。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形式对有重大价值的老字号进行申报认定,符合条件可列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重点保护。

          加大老字号保护力度。对现有老字号传承人进行摸底,对符合条件的纳入非遗传承人给予政策性支持和保护,同时大力引导年轻一代从事老字号技艺传承工作,培养更多的老字号绝技、绝活、绝艺人才。抓好经营网点保护,市区尽量避免对老字号建筑的盲目拆除与迁建,尽可能保留老字号原址原貌,特别要加强老字号起源店的原址保护。

          推动老字号经营模式创新。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连锁经营发展,开设旗舰店、体验店、大师工作室等,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给予场所租金补贴的形式,引领老字号打造特色产品,以武汉礼品形式进入景区、机场、高铁、码头、车站、旅游场所,支持老字号分类进入大型商超,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为武汉文旅融合作出贡献。

          ■ 推进氢能产业突破性发展

          市政协委员,青山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杨新

          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场景应用。逐步拓宽应用场景,优先在城市公交、公务用车、通勤车、旅游观光车等领域逐年更新氢能源汽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社会资本组建氢能源汽车融资租赁平台,采取融资租赁、大批量采购等方式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的购买成本。

          整合优势板块,做强产业集群。加快组建政企研三方融合的武汉氢能产业联盟,积极发挥信息发布与交流、氢能产业投资、举办武汉氢能博览会、氢能论坛和氢能培训的作用。加快绿氢制取、氢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及通航飞机、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氢能源动力船舶及发电等前沿领域,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转移。

          ■ 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市政协委员、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戴璐

          统筹建设全市CIM数据库,对城市进行数字孪生。利用三维GIS、BIM、物联网等技术,在国家统一时空基准下,加快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城市运行动态的数字化,推进治理要素数据“一张图”;建立统一的地名地址标准和数据库,叠加“一标多实”各类城市运行管理要素数据,实现地理数据资源有序关联。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物联网与5G通讯实现城市态势全面实时感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实现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赋予城市更多的“自我感知”“自我判断”“自我调整”能力。

          强化智慧化网格应用平台作为社会治理基本管理单元的实战应用支撑。以街道网格化系统为依托,全面整合现有基层管理力量,完善网格划分标准,实现基础网格、疫情防控、综治网格“多格合一”,推进人口、卫生、城管等数据在基层融合应用,打造一支由卫生应急、城管执法、网格管理、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等力量参与、7×24小时响应的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队伍。

          ■ 深入推进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市政协委员、长江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萌

          优化创新生态,完善结构布局。以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依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空间载体、国家实验室和湖北实验室为条件平台、大科学设施集群为关键支撑,引导人才、项目、资金,机构、高校、企业在一定空间集聚,促进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交流。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运行管理和创建升级,发挥科研“国家队”优势,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原创成果和源头支撑。加强工研院专业化分工和精细化研发,加速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解决技术工艺化和产品市场化问题,打通成果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引进培育并举,壮大企业群体。坚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与自主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相结合。在引进企业总部、二总部、企业研发中心时,重点考察其产业链带动效应,引导大型企业将后续科技成果优先就地转化,促进大型企业内部衍生创业。

          ■ 打造种业高质量发展中心

          市政协委员、市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处(政策法规处)处长 李苨苨

          攻坚克难,提高种业研发与转化率。搭建政企、政院、政校合作平台,构建完善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产学研用”合作及利益共享机制,鼓励采用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及公开交易。加大对原创性成果本地转化奖励力度;提升育种装备和机械化制种水平,加快“神农设施”建成投产。

          做强龙头,激活生物育种企业创新动力。针对我市农业特色产业链的重点领域及优势品种,整合资金,策划一批重大生物育种项目,鼓励我市种业企业牵头承接,引导培育一批全国位居前列的生物育种研发生产骨干企业;设立种业基金,撬动更多资本投入,重点支持生物育种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打造1-2家居国内前列的生物育种企业集团航母。

          ■ 改善我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条件

          市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负责人 陈元欣

          加快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学校体育工作,保证校内体育锻炼时长,提升体育锻炼质效。

          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解决体育场馆和教学设施不足问题是推动中小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要多方法、多渠道增加体育场馆和设施。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与周边学校、社区共建共享体育场馆。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学校、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政策,弥补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短板。

          ■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推动武汉高水平对外开放

          市政协委员、青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循环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满桂莉

          突出联运,增加货物落地。要优先发展多式联运,依托城市圈大道、沿江高铁,提升城际铁路网密度,依托中欧班列、近海近洋航线、国际大通道建设、经济大走廊建设等,加强武汉地区多式联运的分量与影响力。

          枢纽经济也是平台经济,要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承载能力。大力培育专业性服务机构,发展包括保税服务、展会经济、航空经济、口岸经济、离岸金融及服务、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枢纽经济,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扩容提质,推动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使贸易和投资自由、开放、便利,力争成为内陆地区外资企业落户首选地。

          枢纽经济也是服务经济,要打造国内领先的通关体系和最优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在长江航运中心及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中,要提前布局空中申报、提前申报和落地放行等通关模式,便利于空空转关、空地转关、水水中转。

          利用好城市圈货运专业化航空枢纽机场,推动产业链上游加快完成从“钢之城”到“芯之城”转变及支撑产业的不断升级。

          ■ 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加快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

          市政协委员、武汉华天园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范双涛

          强化种子企业入库基础性工作。围绕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目标,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四新”类企业,组织推荐更多具有核心技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种子企业进入培育库。建立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制度,对入库企业实行运行监测和动态管理。开展“点对点”针对性服务,在普惠性服务基础上,建立专人联络机制,围绕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服务,不断提升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度。

          加快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积极推进“产学研”体系建设,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开展技术协同攻关,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开放共享仪器设备,推进产学研合作共赢。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揭榜挂帅”,承担更多科技攻坚项目,解决“卡脖子”问题。聚焦提升产业链协同性,支持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 推动新一轮消费升级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市政协委员、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刘艺璇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消费能力和意愿。推进创业创新,以创业带就业,提高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实施减税降费,落实好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公共服务保障,为中等收入群体“增收减支”,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

          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满足并创造更多消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数字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努力形成若干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塑造消费新地标,推进核心商圈升级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培育一批集历史风貌、品牌购物、文化创意、美食品鉴、休闲娱乐和交互体验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建设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消费新场景,丰富服务业态。

          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增强“买全球、卖全球”功能。聚集整合区域消费资源,推动消费平台和流通中心建设,扩大与消费相关的服务业开放,打造国内外消费品集散中心。实施“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扩大特色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推动在汉销售的国际品牌与国际市场同步接轨。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引进培育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服务企业,推进设立离境退税街区、市内免税店。

          ■ 精耕绿色金融 打造武汉特色区域金融中心

          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汉南医院院长 胡钦勇

          我们要精耕绿色金融,打造富有武汉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

          继续培育和集聚金融机构。打造“资源对接平台、金融创新高地、科技进步引擎”的“碳产业”区域科技金融功能区。

          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智能化、大数据时代经济发展需要,不断优化武汉金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订单、运营、管理、结算等全维度信息产业链,进一步高效配置政策资源。

          加强“碳产业”金融创新力度。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建议以碳数据为基础,碳交易为流量,创新发展碳中和新型信贷模式,并与本地银行深度合作,积极发挥本地银行自身绿色金融优势,支持我国经济社会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服务机构创新,在传统的银行体系外,引入保险、证券、期货、私募基金,开展协同业务,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

      Av熟女
      1. <noscript id="iocqz"></noscript> <track id="iocqz"></track>
        <tr id="iocqz"><delect id="iocqz"></delect></tr>
      2. <acronym id="iocqz"></acronym>
      3. <table id="iocqz"><delect id="iocqz"></delect></table>